你珍视的爱车 早在出厂前就被“糟蹋”过了
2024-04-02 19:26:09
  • 0
  • 0
  • 0

快科技

小米 SU7 绝对是现在的顶流了。虽然当晚我们就订了一台骚紫色的创始人版,但是奈何还没交付。我就跑去把雷总之前发的 SU7 工厂的视频挨个看了看,也算解解眼馋。没想到,还真让我发现好东西了。

在回顾下线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有一条视频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网友就说,米车在下线检测时抖啊抖,看起来很硬,担心开起来会很颠。

最关键的是,隔壁的吉利银河 E8 ,看起来如履平地,一副吊打米车的样子。这 “ 雷神 ” 登神没几天又得变 “ 雷子 ” 了?

而且,这一段小视频在网上被传疯了,网友找出领克、吉利这些车下线时候的视频,没有一个像SU7这么抖的。

所以,网友们由此断定小米悬架几近散架,甚至还有说硬得连五菱宏光都不如的。em...这营销号把节奏带的,给我看傻了。

我要说,视频中显示的起起伏伏,和悬挂的好坏完全是两个概念,根本不搭嘎。大家看仔细,小米颠的时候,车轮和车身几乎是同步上下摆动的,说明减震能够很好的拉住车轮,整体性很好。

也确实调教得硬,但是有韧性,符合小米 Su7 一直宣传的性能车定位。而具体小米 Su 7 底盘的滤振表现如何,可以回顾一下我们这篇文章。

而至于为什么要把车颠一颠,是因为过这个减速带是所有新车下线的重要流程,每家车企都会这么做。目的是为了释放新车的 “ 应力 ” ,让零部件更好的结合,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Emm.. 这么讲还是云里雾里的?咱们先来解释解释这应力是个啥。众所周知,一个物体内部,也是有很多力在互相作用的。而如果我们把它剖开,精确到某一个部分,这个部分上受到的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应力。

这其实就是那个经典的折断筷子问题。掰一根筷子,力会集中在更小的面积上,相应地,这个位置的应力就会变大,也就更容易掰断。

所以,释放应力也是这么个道理,让车子里的力尽量地分布开来,才能减少以后开起来发生开裂、变形等不可逆的损伤的概率。

而汽车的底盘就是全车最有可能集中应力的地方。底盘作为汽车缓冲振动的大爹,会使用到大量的弹性元件,比如弹簧、减震器、垫片、各种连杆之间的橡胶衬套之类的。

而汽车在生产装配的时候又必须 “ 严丝合缝 ” ,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生产的时候,车身大多都是吊起来装配的。

弹簧、减震器、垫片、橡胶衬套这些底盘件往一块组装的时候,就会被压缩一遍了。把组装好的玩意安装到车身后再上紧螺丝,又压了一下。

整车组装好,加上轮子,往地上一放,整车的弹性元件还要再接住车身的重量,又压紧了一遍,这一来二去直接就给应力干满了。

所以就需要开到减速带上给它 “ 搅拌均匀 ” ,松一松,活动活动( 部分螺丝还会特意不上紧保留调节余量,之后做四轮定位再上紧 )。

所以大家知道了吧,颠的狠不狠,跟悬架好不好压根没关系。。。当然,搅拌均匀这一步除了过减速带,还有另外一种手法,就是应力释放颠簸机。

颠簸机的占地面积小,力度、频率和时间都能精确控制,数据能被准确的记录下来,方便调整。我们在小米汽车发布会上也看到了颠簸机的身影,不过这玩意成本比较高,一般都只用在实验室里,不会每台车都上。减速带成本多低呀。

那有聪明的小伙伴问了,这么大幅度的抖动心疼啊,还没到手就被造了一遍了,自己平时也开烂路,自己来行不行?还真不太行。。。

首先,咱们国内道路还真挺好的,很多人平时上下班都是高架城区,还真不开烂路,所以就松不了。

其次,厂家的减速带是根据车型的悬架行程设置好高度的,不至于给弹簧压到底,不会损伤硬件。减速带的形状也有讲究,根据长城汽车工程师郭明胜等人的研究,这种减速带形状一般会做成棒槌状,两侧高中间低,并且错位排列。

这样两个车轮会产生横向作用力,应力释放效果更好。要是差友们自己随便找条乡道乱来,容易刮到底盘不说,应力释放的也不均匀,松了等于没松,还容易把车弄坏。

而且在造车的时候,做完应力释放,还有一大堆事要做。用大众汽车生产线举个栗子,新车下线后,先过一遍应力释放路段,然后进行初步检测,上紧下剩余的螺丝呀,调调前轮倾角,做做四轮定位什么的。

然后到了车主们最心痛的部分。上台架地板油拉高转、跑高速,确定没问题了开始路试。什么比利时路、搓衣板路、波浪路、圆坑、急加速急刹车,统统走一遍,看有没有异响或故障。

就不说后面的测试了,光是应力释放之后的调倾角和四轮定位,你就干不来。现在大家就知道了,从应力释放视频去讨论底盘好坏,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说小米这次莫名其妙吃了个瘪。


建议是学学特斯拉,下次拿个穿越机绕流水线飞一圈,直接一镜到底。只要够帅,大家就不会在意这些小细节了。

责任编辑:若风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