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馅饼还是陷阱,造车新势力是信徒还是赌徒?
2018-06-25 09:12:40
  • 0
  • 1
  • 0

作者:老檀  | 来源:老檀养车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力扶持,各类资本潮水般地涌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造车运动”。中国汽车企业数量居然呈现出几何式的裂变趋势。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包括传统和新进入者在内共有455家!仅来自业外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已经有49个,国内已经落地的新能源政策项目超过200个相关投资超过一万亿元,2020年规划产能超过2000万辆。

国外的新兴的电动车的品牌,也就是一个特斯拉,而我们一下就冒出来了49家!这种大跃进式的一窝蜂似的造车是多么的可怕!特斯拉都深陷亏损的泥潭无法自拔,比亚迪一季度净利润为1.02亿元(国家补贴6亿元),同比下滑83%;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3.29亿元。更何况新冒出来的几十家没有造过车的所谓造车新势力?造车新势力生存的概率几乎为零。

【过剩风险三大成因】

首先,过度补贴等产业政策增大了产能过剩风险。

  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对企业和消费者的补贴、技术研发扶持,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最大源动力。除了中央补贴外,很多地方政府按照1:1的比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配套补贴,两级政府的补贴,一些小型电动车变成了零成本甚至负成本。

以比亚迪e5举例说明,速锐的燃油车去掉最值钱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改纯电变e5,成本就是多了电池约六万(我推算了一下,EV电池现在三元LI的价格业内基本在1.3左右1度,磷酸铁锂更便宜点,大概1.2元左右,E5,300的电池能量大概是43度,成本大概5万多吧)补贴:18年补贴300公里的国家补贴是4.5万,地方补贴2.25万,速锐低配车型售价才5.99万元,速锐的一个车身能值多少钱?过去补贴下来12万元,现在国家补贴减少30%,地方政府减少50%补贴,e5的定价高达19.59万元-23.07万元,这价格利润是多么的可观。高额的利润+高额补贴诱惑,使大量企业不按市场实际需求定量生产,有的企业甚至违规造假“骗补”,2016年骗补涉嫌骗补和违规谋补的车辆总数达到76374辆,涉及补贴总金额92.707亿元。而据中汽协公布数据,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万辆,涉案车辆总数超过去年总销量的四分之一。从而埋下产能过剩隐患。

其次,单一GDP政绩观和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了产能过剩风险。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高企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政绩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具有产值大、利润高、带动性强等特点。新建项目产能一旦形成,必将大幅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例如,某汽车集团新能源乘用车在某省的项目建成后,按年产60万辆车估算,年产值将高达600亿元,占到全省GDP的1.5%。

  受利益驱动,各地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均热情高涨。目前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15家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这种不顾本地发展条件而盲目跟风上马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的做法,将给以后的产能过剩埋下隐患。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影响了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优势企业和高效产能无法进入,弱势企业和僵尸企业得以生存,加剧了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风险。

 再者,行业进入门槛低也易形成大量低端过剩产能。

相比较传统汽车制造业极高的进入壁垒(技术与资金),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门槛较低,这是一个非常奇怪又非常可笑的现象,号称是新能源的车,本应该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更加复杂,技术更加先进。现在反而可以不掌握任何技术进入,电池购买、电控部分可以买、所有的都可以购买、车身可以代工,反而对技术含量要求不高,部分企业贪图补贴红利,在缺乏必要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东拼西凑,一窝蜂地去做电动汽车,一些毫无制造经验的公司,或者一些原先生产农用车、低档车的公司也变换门庭,做起了新能源汽车。据测算,传统燃油车的盈亏平衡点为50万辆,而电动车的盈亏平衡点仅为10万辆、甚至更低。正是相对较低的行业进入门槛及广阔的市场空间,使新能源汽车易成为资本追逐的“香饽饽”。

国家发改委近日又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特别规定,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含现有汽车整车企业跨乘用车、商用车类别建设纯电动汽车生产能力)投资项目所在省份应符合四方面的条件: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车桩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僵尸企业和僵尸资质清理工作全部完成;

•现有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均已建成,且产量达到建设规模。

最后,老檀认为相关规定等于给那些以“圈钱”为目的新势力造车企业关闭了大门,只有踏实造车的新势力造车企业,才有望拿到生产资质,还有严防"骗补"的升级版"骗资质"。通过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即使后续无法通过产品准入,相关资质也能倒手赚一笔。国家应该取消新能源车的补贴,结束靠补贴获取利润。可以让车企摆脱“政策依赖”,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提高车企生产新能源车的比重,减少高耗能车的生产,倒逼企业自身造血。在市场竞争中让有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