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硅谷江湖:百度自动驾驶分崩离析,斯坦福双雄争霸
2017-09-28 10:23:44
  • 0
  • 0
  • 1

来源:Vivi闯硅谷 Vivi闯硅谷

百度美国无人车团队的分崩离析

斯坦福各路精英的倾巢而出

谷歌无人车元老的犹豫与笃定

个人创业者的彷徨与踽踽独行

角逐无人驾驶的路途中

他们无不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硅谷故事

“圣地”硅谷和东方的“朝圣者”

美国西海岸,世界上最顶尖的科技力量包围着旧金山湾。尽管半导体已经成为这个世界正常运行的基础,但硅谷早已不姓硅。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的巨头统治了这片狭长的城市带,但他们远不能高枕无忧。因为技术的新生宠儿——人工智能正在掀起浪潮。作为当前公认的、人工智能技术最难的应用,自动驾驶成为科技巨头与老牌汽车厂商竭力想要摘取的明珠。

对新技术最为包容的硅谷,成为了自动驾驶的圣地。一向是高新技术摇篮的硅谷,在自动驾驶爆发的前夜,向全世界开出了最诱人的条件。

✔ 2009年,这里诞生了谷歌的无人驾驶项目,如今则正在孵化更多的自动驾驶公司。

✔ 2014年9月,加州车管局开始允许无人驾驶车辆上路测试,整车厂率先行动,向加州车管局申请路测许可,随后自动驾驶初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2017年3月,加州车管局还通过提案,打算让无人测试车真正“无人化”,车内无需再配备司机盯梢。 这一动作,将使得加州成为对无人车最开放的地区。

除了政策的支持,加州还有众多蠢蠢欲动的助推资本,他们来自传统车厂、来自科技巨头,也来自风投机构。

其中手笔最大的福特与通用,皆为自动驾驶豪掷千金,以数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ai、Cruise automation,并在硅谷设立实验室。对众多初创而言,这是一剂强力的兴奋剂。

最重要的是,硅谷聚集着最多的自动驾驶人才。斯坦福与加州大学的本地众精英被商业机构海量的资源拉出校园,远在大陆彼端的卡耐基梅隆大学高知队伍也被吸引过来。

而在人才的队伍中,黄皮肤的面孔越来越醒目。或为追逐商业利益,或为技术应用的成就感,或为改变世界的理想,一批批华人或自西向东跨越太平洋,或自东向西穿过北美大陆,落地硅谷,生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

这像极了一场华人技术极客们的朝圣之旅,但其中种种,又远非朝圣一词可以概括。

就在美国“圣地”硅谷的自动驾驶业界,这群黄皮肤的“朝圣者”正在成为扛把子的主力。6月18日,一家名为 景骐 的公司获得加州车管局自动驾驶路测许可,这意味着硅谷具有深厚华人背景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已经达到了9家,占比竟超过总数的四分之一!

据镁客网报道:无人驾驶企业景骐科技宣布完成Pre-A轮5200万美元融资。本轮融资领头方为启明创投,华创资本作为主要投资人和英伟达GPU Ventures,以及部分机构和个人参与了此次联合投资。启明的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将加入景骐的董事会。

邝子平称,启明可以从在景骐发展初期加入他们,是一件值得开心和倍感荣幸的事情。此后,启明会与景骐团队一起,让其成全球首批让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应用进驻大众市场的公司。

景骐科技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建该公司在中美两地的研发团队,并加快第四层级完全无人驾驶车队的在中国的部署进程。

景骐创始人兼CEO王劲说,他们希望能在2020年将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投放进中国市场,此次融资,让其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见于此况,我们选取了和中国相关的9家企业(包含大公司、初创乃至个人创业者)从事自动驾驶的历程,探寻那些已公开或不为人知的信息,为你讲述硅谷自动驾驶的华人江湖。

离开百度AI后的他们,都在野蛮生长

百度的无人车发展可谓跌宕起伏。

时间回到2016年11月,乌镇,百度的无人车再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18辆奇瑞EQ、北汽EU260在三公里长的开放道路上自动驾驶,能辨别红绿灯,会主动变道,懂得避让行人与电瓶车。

负责此次技术展示的百度自动驾驶(L4)事业部出尽风头,但谁也无法想到,它正面临分崩离析的险境。

Pony.ai

2016年底,百度自动驾驶项目首位成员、首席架构师彭军(James Peng)与百度最强的工程师之一楼天城双双从百度美国研发中心离职。

12月19日,一家名叫“小马智行”的企业出现在国家工商企业名录中,注册人正是楼天城,注册地显示为北京。

不过这并不是楼天城要工作的地方,真正的公司Pony.ai(Pony和ai与“小马”、“智行”一一对应)地址在美国加州圣何塞旁的弗莱蒙特,与老东家百度的美国研发中心(简称百度美研)隔旧金山湾相望。

彭军,百度美国研发中心自动驾驶项目的初始成员。2012年,在谷歌工作7年的彭军“移步”百度美研,出任主任架构师,在广告、大数据、 云计算多个领域负责架构设计。

3年后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成立,彭军出任首席架构师。楼天城,清华计算机博士,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门生,因为碾压性的编程实力而被编程界称为“楼教主”,曾连续两年夺得谷歌全球编程挑战赛冠军。2016年楼天城加入百度美国研究中心自动驾驶项目时,吴恩达将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编程者之一”。

尽管Pony.ai从未对外展示过自己的技术,但按照他们在百度任职时期对多种传感器融合方案的深耕,Pony.ai延续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超声波雷达的可能性较大,研发的路线方案也更可能是在百度时坚持的L4无人驾驶。

其自动驾驶实力究竟如何,神秘的Pony.ai并未给出清晰的信息。但楼天城+James Peng的组合已经足够具有说服力,尤其是对嗅觉敏锐的资本来说——据量子位获得的消息,Pony.ai成立后就获得了红杉资本和IDG的投资,估值近亿美金。

百度ADU

百度ADU,Autonomous Driving Unit,自动驾驶事业部,旧称L4事业部,王劲、韩旭、彭军、楼天城共同任职的部门。这个部门的成果多见于国内(百度与宝马合作的无人车、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但其主体在美国。

如上文所述,楼天城与彭军在ADU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引领着百度美国研究中心自动驾驶的发展。

然而百度中国这边,2016年9月,百度地图事业部副总经理、车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顾维灏宣布成立L3事业部。百度内部一下有了两个做自动驾驶的部门,并且一方是海归精英,在美国研发,一方是老牌势力,在国内工作,双方于团体、于地理位置,都难以通气。一山怎容二虎?

三个月后,楼天城与彭军离去,ADU遭受重挫;而陆奇空降后,ADU总经理王劲出局,首席科学家韩旭也随之出走。百度美研中心ADU顶层架构几乎被掏空。

外界习惯于将此解读为陆奇空降百度后的揽权,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百度希望快速将自动驾驶技术变现。百度美研ADU从事的L4自动驾驶技术虽然高大上,但是实现日程却遥遥无期——连谷歌都无法保证其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几年内投入商用,又遑论百度?

而去年以来百度遭受重重打击,相较于远在天边的未来愿景,先把能够到的收益吃进嘴里才是要紧事。

“不接地气”让ADU轻易失势。因此,在原L3事业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汽车事业部,成为了当前百度自动驾驶的战略重心(当然也会逐渐向L4演进),更多发力自动驾驶在国内的商业化,技术目标没那么远大,却更好变现。

ADU尽管遭遇了一番波折,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度在国内自动驾驶业界的实力依然强大。而从最近百度与博世、大陆以及国内的德赛西威等供应商达成合作,和一汽解放、长安等整车厂宣布合作来看,百度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王劲、韩旭、楼天城、彭军成为这个过程中的失意者,并再谋创业。楼天城和彭军创立“小马智行”,王劲与韩旭联手共创“景骐“。

而百度自动驾驶通过牺牲数名重要人才,换取了资源更集中、更清晰的变现道路,对百度本身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师出斯坦福,这两位校友在AI领域平分秋色

斯坦福大学作为硅谷的核心学府,乘地利之便,一直是硅谷极为重要的人才库。8年前,斯坦福为谷歌贡献了塞巴斯蒂安·特龙,促成了谷歌无人驾驶的兴起。在自动驾驶成为风口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走出斯坦福校园。

Drive.ai

2015年6月,6位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成员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机器人专家卡罗尔·莱利,共同创办了Drive.ai。

迅捷的动作让他们在加州车管局的许可名单上出现得很早,位列十三,在初创公司中则是第二家拿到DMV的测试许可。

Drive.ai除了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卡罗尔·莱利(吴恩达妻子)具有华裔血统,公司的另外两名联合创始人Song wei、王韬也是华人身份,且都有在斯坦福学习研究的经历。

正是因为Drive.ai的创始人团队为清一色的斯坦福人工智能研究员,外界也对其前景十分看好。Drive.ai成立不久即收获A轮融资1200万美元,来自中国的北极光创投也投资了Drive.ai。而聚集了众多学界人才的drive.ai在运用深度学习上,比其他初创公司来得更加凶猛。

另外,由于高线束激光雷达的成本过高、产能又太低,drive.ai很早就拿出了一项黑科技——多激光雷达耦合。

drive.ai的这项技术将6个16线激光雷达的探测数据融合起来,实现了和64线激光雷达相同乃至更好的探测性能,而成本仅需一半(最近国内的激光雷达厂商速腾聚创也推出了这套技术,对采用激光雷达方案的自动驾驶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drive.ai今年早些时候曾放出过一段路测视频,从中可以看到,drive.ai的测试车在阴雨、夜间等对自动驾驶考验极大的场景也能良好运转,无需驾驶员干预。

PlusAi

PlusAi与drive.ai一样,也有浓重的斯坦福背景——CEO刘万千与联合创始人郑皓均毕业于斯坦福电气工程系。另外PlusAi也更具中国血统,两位创始人都是中国人。与drive.ai众人从学界直接切入自动驾驶不同,刘万千和郑皓此前已经在商海博浪十余年。

2016年,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兴起的热潮让两人不约而同把目光更多地转向了自动驾驶。

同年9月,两位老同学再聚首,PlusAi在硅谷正式注册成立。相较于自动驾驶公司初创清一色的人工智能背景,他们修习的电气工程也有优势——这能让他们用更全局的系统工程思路去构建自动驾驶系统。

同时,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的经历让PlusAi在商业化进程上也更接地气——PlusAi一开始瞄准的也是L4的高级自动驾驶,采用了视觉+激光雷达的传感器方案。

不过由于技术发展和法规、民众接受度等问题,L4现在尚难实现,PlusAi目前的目标是提供场景相对简单的商用物流货车L2、L3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在市场上,创始人的中国出身让PlusAi更看重中国市场的前景,已有2家国内的主机厂与其达成合作。

看重中国市场的另一个原因是,PlusAi的投资人有较深的中国背景,有一家国内地图公司投资了PlusAi。

据悉PlusAi早期投资人为TEEC Angel Fund(清华企业家协会天使基金,现已更名为Tsinghua Silicon Valley Capital, 清谷资本),一支由硅谷连续创业者和科技企业高管建立的天使基金。

挣扎与笃定同在

2016年年中,谷歌无人驾驶团队主任软件工程师朱佳俊,开始在知乎上频繁关注与机器学习和自动驾驶相关的问题。在此之前,这位谷歌无人驾驶的初始成员已经从新浪微博上“失踪”两年,在知乎上的动态也停留在五年之前,领英成了他最近更新的信息发布渠道。

朱佳俊的领英头像显示为一个穿格子衬衫、戴黑框眼镜的男子,脱去了初入谷歌时的稚气。

由于谷歌众员工对此前的工作经历守口如瓶,外界至今也未能获知众多大牛为何纷纷从谷歌无人驾驶团队出走。此时他对是否依然要留在待了9年的谷歌似乎产生了动摇(或者已经离职),回国创业纳入了他的备选项。

但朱佳俊没有回国。2016年8月8日,朱佳俊和好友、谷歌前同事戴夫·佛格森(Dave Ferguson)一起创立了Nuro.ai,公司也位于山景城,和谷歌总部相隔不远。

Nuro.ai没有明确透露其的具体业务是什么,只是和机器人以及深度学习相关。但对于在谷歌无人车项目耕耘了7年的朱佳俊和佛格森来说,不会有比自动驾驶更好的选择。

现在,他的领英头像下面是已经运行一年零两个月的公司“Nuro”,以及他的职位“Co-Founder”(联合创始人)。公司简介的最后亮着一句显眼的标语:

“We’re hiring”。

We're doing something different.We think it's exciting.

硅谷江湖中,无论是技术骨干还是投资人,从来少不了华人的身影,尤其在无人驾驶领域。欲知后事如何,且看Vivi和"闯硅谷"团队为您继续追踪揭秘。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